江西省示範性高職院校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示範性高職院校江西教育旅遊示範區(國家AAA級景區) 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部委省部共建院校
導航
首頁» 教學科研» 供銷行指委
教育部 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整省推進職業教育綜合改革提質創優的意見(贛府發【2020】16号)

發布日期:2020-08-29     浏覽次數:

教育部各司局、各有關直屬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相關高校:

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處于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為緊密、與就業和民生關系最為直接,必須高度重視、大力發展。長期以來,江西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始終堅持把職業教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來抓,立足地方實際,統籌規劃推進,成效顯著。當前,江西省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推進江西内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亟需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優化人才供給結構,培養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決定,整省推進職業教育和培訓綜合改革,通過提質創優、協作共享,打造新時代中部地區和革命老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樣闆和标杆,特制定本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建設目标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及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支持江西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以紅色文化傳承為特色,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通過整省推進職業教育和培訓綜合改革,探索适應新時代中部地區和革命老區需求的職業教育發展新路,為建設江西内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提供技術技能人才支撐,為中西部地區探索可複制的經驗與模式,為建立新時代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制度提供“江西方案”。

(二)建設目标

——建成中西部地區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高地。完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建成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全方位加強職業院校内涵建設,提升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供給能力。

——建成就業創業能力提升的培訓高地。落實職業院校育訓并舉的法定職責,實施職業院校促進就業創業培訓行動計劃,面向技能人才緊缺領域和貧困勞動力等重點人群大力開展職業培訓,充分發揮職業教育“造血式”扶貧作用,為實現更高質量就業提供有力支持。

——建成職業院校培根鑄魂的育人高地。充分利用革命老區的獨特優勢,深入挖掘與職業教育緊密相連的紅色教育資源,探索建立一整套适應職業院校學生和教師的紅色文化傳承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推進思政課創新和紅色基因傳承,打造德技并修的技術工人和大國工匠隊伍。

——建成職業教育體制機制的創新高地。以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制度創新作為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通過改革職業院校管理體制、建立職教高考制度、創新職業教育協同發展機制、完善技能人才激勵機制,形成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制度體系。

——建成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高地。立足江西,服務全國,建立就業、職業、産業、行業和企業“五業聯動”的職業教育發展新機制,提升技術支撐和創新服務能力,不斷擴大開放程度,推動職業院校全面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二、以落實同等重要地位為目标,優化職業教育發展環境

(三)加強黨對職業教育的全面領導

把黨對職業教育的全面領導落到實處,發揮好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的議事協調職能和職業院校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确保職業教育正确方向,确保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各項任務全面落實。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加強職業院校治理體系建設,探索以公開選聘的方法加強職業院校領導班子建設,在全省範圍内建立公辦高等職業院校領導幹部科學的選用、培養、交流、退出機制,建設一支适應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幹部隊伍和人才隊伍。

(四)建立專項工作推進機制

建立由教育部部長和中共江西省委書記、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長任組長,教育部分管副部長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分管負責同志任副組長,教育部相關司局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推進;組建由教育部職成司司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書記、江西省教育廳廳長牽頭的工作專班,合作制定印發相關政策,具體推進工作。江西省把職業教育作為對省内各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的重要内容,評價結果作為對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獎懲的重要依據,落實行業部門和地方政府發展職業教育的責任。各設區市根據産業分布、發展情況制定“一市一策”工作方案,并報教育部和省政府備案。

(五)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待遇

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牽頭,清理對技術技能人才的歧視政策,克服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曆、唯獎項的“五唯”頑瘴痼疾。深化工資收入分配改革,建立技能導向的技術工人長效激勵機制,企業工資總額分配向高技能人才傾斜,高技能人才人均工資增幅應不低于本單位管理人員人均工資增幅。對國有企業進行業績考核時,對引進高技能領軍人才的專項成本,經審核确認後,當年新增支出部分視同利潤。省“雙千計劃”設立高技能領軍人才培養專項,支持高技能領軍人才創新創業。在省勞動模範、政府特殊津貼、五一勞動獎章、青年五四獎章、三八紅旗手等評選時,對高技能人才給予一定傾斜。職業院校畢業生與普通高校畢業生在公務員招考、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招聘時同等對待。探索在基層大學生村官選聘時,面向職業院校畢業生單列計劃。落實職業院校畢業生在職稱評聘和職務職級晉升方面與普通高校畢業生同等對待。

(六)優化職業教育發展環境

在設區市和縣(市、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統籌布局各類職業教育基地和示範園,保障職業教育設施合理用地需求。用地計劃安排應優先保障職業教育設施用地需求。加大職業教育項目規劃建設審批支持力度,提高審批效率,優化服務。開展職業教育改革成效明顯市、縣(市、區)和院校評選,對職業教育先行先試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按規定給予表彰獎勵。部省共同組建中部地區和革命老區職業教育與産業發展研究院,圍繞産業轉型升級、職業教育布局、校企合作創新模式、專業人才供需預測等開展深度研究。構建全方位、多視點、廣渠道的立體化大宣傳格局,部省共同推出一批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優秀作品,構建系統化傳播平台及渠道,講好職教故事,傳播職教聲音,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三、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提升職業院校服務能力

(七)服務重大發展戰略

服務江西内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和國家生态文明試驗區建設等全省重大發展戰略,建立就業、職業、産業、行業和企業“五業聯動”的職業教育發展新機制,圍繞航空、電子信息、裝備制造、中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稀土稀有資源綠色利用、虛拟仿真等重點發展産業和公共衛生、健康養老、家政服務、現代農業等社會緊缺領域,面向“新基建”等未來發展方向擴大人才培養規模,增強技術支撐能力。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将“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列入高職擴招專項計劃。建設産業人才需求數據平台,編制并适時調整江西省急需緊缺職業(崗位)目錄,健全職業院校專業布局動态調整機制,引導職業院校科學合理設置專業。完善專業設置認證、質量評價、預警調控機制。開展健康養老專業人才培養專項突破計劃。積極參與“魯班工坊”項目,配合企業走出去戰略,按照“一行一校”“一企一校”模式,整合省内優質職業教育資源,配套建設職業培訓學校(中心)、中醫藥保健中心(所)。

(八)大力開展職業培訓

落實職業院校學曆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的法定職責,在技術技能人才緊缺領域大力開展職業培訓,年度培訓規模達到200萬人次。鼓勵和支持職業院校創新“互聯網+職業培訓”,探索線上線下結合的職業技能培訓新模式。實施職業院校全面開展職業培訓促進就業創業行動計劃,建立政府補貼培訓、企業自主培訓、市場化培訓等多種方式相結合,資源充足、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的培訓組織實施體系。發揮職業院校“造血式”扶貧的重要主體作用,面向農村貧困地區紮實推進職業教育精準扶貧。鼓勵職業院校組建産業專家技術團隊,深入開展技能扶貧。積極開展面向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貧困勞動力、農民工等重點人群的職業技能提升培訓。

(九)推進職業院校全面向社會開放

建立開放信息化服務平台,充分利用職業院校現有資源,采用線上預約、登記,線下一碼通行的方式,面向社會有序全面開放實訓場所、體育場館、圖書館等公共服務設施;提供短期培訓、競賽觀摩、素質拓展等各類學習服務;開展職業院校開放課程系列活動,面向中小學生廣泛開展勞動教育和職業體驗活動。将職業院校全面建設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通宣傳群衆、教育群衆、關心群衆、服務群衆的“最後一公裡”,為學生及廣大群衆參與文明實踐活動提供廣闊平台。

(十)提高國家職業教育虛拟仿真示範實訓基地輻射能力

高标準如期建成國家職業教育虛拟仿真示範實訓基地,探索建立職業教育虛拟仿真實踐教學國家标準,形成職業教育虛拟仿真實訓基地标準體系。健全職業教育虛拟仿真實訓教育資源共建、共管、共享機制,組建高水平專家團隊,開發一批基于虛拟仿真實訓環境的設計型、綜合型、創新型項目課程,建成與各專業大類相配套、動态更新的虛拟仿真實訓課程體系與教材并向全國推廣。定期舉辦職業教育虛拟仿真實踐教學論壇,對虛拟仿真教育教學标準和方法進行研讨。面向省内外廣泛開展學生實訓實習、教師提升培訓、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中小學科普教育以及社區教育、企業培訓等服務活動,到2022年,線上線下年實訓規模達到20萬人次以上。

四、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釋放職業院校辦學活力

(十一)理順職業院校管理體制

打破學校類型界限、條塊分割的藩籬,探索建立更加高效的職業院校管理模式。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的優勢,鞏固教育部門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宏觀管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在職責範圍内分别負責有關職業教育工作的良好格局。支持江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高等學校設置規定,将符合條件的技師學院按程序納入高等職業學校序列。推動省屬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業務屬地管理。

(十二)落實職業院校辦學自主權

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内部管理、教師招聘、教師待遇、職稱評聘、校企合作、專業設置等方面,賦予院校更多自主權。院校在限額内自主設立内設機構并報機構編制部門備案。院校按規定自主設置崗位、自主确定用人計劃,自主确定招考标準、内容和程序,招聘方案報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備案後,公開招聘崗位信息,自主招聘各類人才。大力推進職業院校内部管理體制改革,探索由院校自主聘用内設機構幹部。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可按規定在目錄外合作共建新專業、開發新課程、培養緊缺急需領域的技術技能人才。

(十三)建立多元投入機制

持續加大職業教育經費投入,逐步提高職業院校生均撥款标準,新增财政性教育經費向職業教育傾斜。完善成本分攤機制,根據專業特點、培養成本和辦學水平,制定差異化的高等職業院校學費标準和生均撥款制度。逐步提高中等職業學校生均财政撥款水平,在“十四五”期間達到8000元以上。基于生均培養成本,建立中等職業學校學費标準動态調整機制。給予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用于職業院校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拓寬投入渠道,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職業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通過PPP模式、融資貸款、土地置換等途徑進一步拓寬職業教育投入渠道。鼓勵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民辦職業院校發展。

(十四)創新職業院校協同發展機制

成立江西省高等職業院校G10聯盟(由10所高水平高等職業院校構成),加強高水平職業院校深層次合作與交流。聯盟成員招生考試聯合命題,聯合開展教材建設與教學改革研究;聯合建立和發布學分互認課程目錄;聯合開展“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融合校企合作資源,共建産教融合高水平實訓基地、教師企業實踐基地和學生實習就業基地,共同開展技術協同創新。聯盟成員可以互派學生開展為期不超過1年的交換學習。在G10聯盟的基礎上,發起組建職業教育發展聯盟,邀請發達地區優質職業院校加入,探索區域間職業院校協同發展。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化手段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建設500門左右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發揮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帶頭示範作用,組建名師授課團,共享優質專業課程資源;推動校内高水平實訓基地省内共享;實現院校間圖書館一碼通行,專業書籍館際互借。

五、以職教高考改革為抓手,健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十五)建立“職教高考”制度

出台江西省“職教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以“文化考試分檔合格、技能成績排序錄取”為原則,科學設置符合不同專業大類特點的“職教高考”職業技能考試科目群,為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多種入學方式和錄取辦法。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可自主選擇參加普通高考或職教高考。聚焦江西省重點産業需求,按照專業大緻對口原則,指導和支持江西省應用型本科院校、職業教育本科院校和專業更多招收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通過3-5年努力,使職業教育本科院校招收中高職畢業生的比例達到20%以上。研究單獨招收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世界技能大賽等優秀獲獎選手和有突出貢獻的技術技能人才接受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具體辦法,制定适合傳統工藝傳承人特點的單獨招生考試辦法,為技術技能人才持續學習和發展提供機會。

(十六)夯實中等職業學校基礎地位

啟動中等職業教育培基固本行動計劃,大力推動中等職業學校提質擴容,将中等職業學校建成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面向當地各類學習群體的辦學實體和學習中心。每個縣(市、區)至少要建成1所符合标準、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公辦達标中等職業學校。常住人口在50萬人以上的縣(市、區)要重點辦好至少1所辦學條件良好、辦學水平較高、服務能力較強,具有骨幹示範作用的中等職業學校。大力改善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到2022年,全省中等職業學校全部達到國家設置标準,統一辦學類型,總容量達到高中階段學校學位總數的50%以上。完善省級高中階段學校電子化招生管理平台,對全省高中階段學校職普比進行統籌調控,穩步擴大中等職業學校辦學規模。将技工學校招生納入省級高中階段學校電子化招生管理平台統一管理。到2022年,全省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計劃數占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計劃總數的50%。

(十七)擴充優質高等職業教育資源

對标國際國内一流職業院校,重點建設10所省級高水平高等職業院校。支持江西把半數左右省屬本科高校轉型為應用型本科高校;支持3-5所符合條件的獨立學院單獨轉設或與省内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合并組建為職業教育本科院校;支持江西新設2-3所由大型企業集團舉辦的非營利性本科層次職業院校。在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中,支持江西創建高水平高等職業院校,遴選特色優勢專業試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支持江西1-2所高水平高等職業院校升格為職業教育本科院校;支持有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繼續教育學院舉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統籌優質中等職業教育資源,按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原則,探索組建若幹所綜合性、區域性、行業性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按照“小學院、大學校”的辦學模式,在優質中等職業學校設置分院,重點培養五年一貫制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優化職業院校區域和專業布局,打破隸屬關系界限,整合部分職業院校及其他辦學資源,新建一批服務地方産業發展和民生需求的高等職業院校,組建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高水平高等職業院校。支持國家開放大學将江西廣播電視大學作為重要的改革試驗點,統籌多種資源,探索中部地區和革命老區開放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社區教育、老年教育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十八)完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按照職業教育類型特點要求,系統構建中等職業教育、專科層次職業教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相銜接的人才培養體系。擴大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規模,增加職業教育本科計劃。支持江西長學制培養高端技術技能人才,探索中職與高職“3+2”、中職與職業教育本科和應用型本科“3+4”、高職與職業教育本科和應用型本科“3+2”對口貫通分段培養。完善高等職業院校與普通本科高校聯合培養四年制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

(十九)分層推進普職融通

打破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學籍限制,促進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相互融通,互認學習成果,允許符合條件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轉入普通高中。協同推進高中階段教育改革,構建多樣化課程體系。支持江西試辦1所省級綜合中學,在初中階段強化勞動教育、融入技能教育,在高中階段同時開展普通文化教育和職業教育,由省教育廳指導屬地(或高校)進行管理,為全省普職融通探索新模式。鼓勵各地積極舉辦技能高中、綜合高中等特色學校。深化應用型本科高校“普職融合”試點,支持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開辦職業教育本科專業或課程。

六、以負面清單制度為突破,促進院校企業深度合作

(二十)出台校企合作負面清單制度

進一步強化企業作為職業教育主體的地位,探索實施校企合作負面清單制度。建立校企合作容錯機制,在産權、股份、收益等方面劃清校企合作的“紅線”,以清單方式明确列出校企合作中禁止和限制的行為,消除隐性壁壘,鼓勵職業院校在負面清單外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充分釋放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活力。

(二十一)建設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示範園

在南昌市、贛江新區、共青城市、新餘市、贛南地區和其他産業聚集度較高的區域規劃建設職教園區、省級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示範區、技能人才培養綜合園區和公共實訓中心,引進一批高水平職業院校和省内外高新技術企業。推動引企入校、引校入企,支持校企共同在學校建設生産性實訓基地,共同在企業設置教學或科研中心,實現校企深度融合,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支持國有企業和大型民營企業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形式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院校、成立職教集團;支持省内外優質企業與職業院校合作設立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産業學院)。每個省級園區至少建設1個高水平專業化産教融合實訓基地,共享優質實習實訓資源和教學資源,輻射園區院校和企業。

(二十二)積極培育産教融合型企業

支持有較強代表性、影響力和改革意願的城市、行業、企業開展産教融合建設試點。在積極參與國家産教融合建設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建立江西省産教融合型企業認證制度。對通過認證進入國家目錄的産教融合建設企業給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分批認定省級産教融合型企業100家左右,對納入産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範圍的試點企業,興辦職業教育的投資符合規定的,可按投資額的30%比例,抵免該企業當年應繳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推動省内各高等職業院校優勢特色專業至少與一個相關領域龍頭企業建立深入合作關系。

(二十三)深入推動1+X證書制度和資曆框架試點

支持江西積極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在做好國家試點基礎上,積極培育省内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遴選組織具有行業影響力、社會公信力的品牌企業與職業院校聯合開發面向江西地方特色産業崗位群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及其标準,按規定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實施工作。用好江西省終身學習賬号,創新學分認定、積累和轉換機制。全面推進學分制改革,探索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落地工作機制和實現路徑,實現基于能力标準的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之間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為國家資曆框架建設提供試點經驗。

七、以選聘制度改革為關鍵,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

(二十四)建立“雙渠道”教師招聘制度

完善職業院校教師招聘辦法,分層次制定職業院校專業課教師招聘标準,建立“雙渠道”教師招聘制度,2021年起從持有相關領域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畢業生、職業技術師範專業畢業生和具備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曆并具有高職以上學曆的人員兩個渠道招聘專業課教師。業界優秀人才擔任專任教師,可通過直接考察的方式公開招聘。支持職業院校按規定聘用在技能大賽中獲優異成績的技術能手擔任專業教師。推動形成“固定崗+流動崗”、雙師結構與雙師素質兼顧的專業教學團隊,院校應當按照不低于編制員額20%比例的數量自主招聘兼職教師。推動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和職業院校教師雙向流動,将技術人員到職業院校擔任兼職教師情況納入國有企業、産教融合型企業考核評價體系。

(二十五)完善“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

從源頭上培養“雙師型”教師,對于企業實踐經曆不足的新入職教師,在入職後的第1年安排為期不低于6個月的企業實踐鍛煉并進行考核;對于從企業招聘的新入職教師,在入職後的第1年安排不低于6個月的師範教育學習并進行考核。在職教師每3年安排不低于6個月的企業實踐鍛煉。支持一批高水平院校設置職業技術師範專業舉辦職業技術師範教育,探索有條件的優質高等職業院校轉設為職業技術師範大學或開辦職業技術師範本科專業。支持“雙高計劃”院校、職業教育本科院校與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應用型本科高校聯合培養職業技術師範專業碩士。支持開設職業技術師範專業的高校依條件、程序申報職業教育師資專業博士點。打造5-10個國家級“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建設50個左右省級“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培育建設200個左右省級“雙師型”名師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30個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300個省級教學創新團隊,培養500名左右省級教學名師和技能大師。

支持、鼓勵職業院校教學創新團隊、優秀專業教師赴國外進修培訓。在制定年度出國(境)訪問計劃時,在總量計劃範圍内,單獨核定高等職業院校、職業教育本科院校出國(境)指标。職業院校教師出國(境)研修學習費用不納入“三公”經費隻減不增統計範圍。

(二十六)改革教師績效工資制度

院校通過校企合作、技術服務、社會培訓、自辦企業等項目所得扣除必要成本外的淨收入,可提取60%用于勞動報酬,單列核增單位績效工資,不納入單位績效工資總量,在分配時重點向參與校企合作等項目的人員傾斜。教師根據相關規定取得的科技成果轉讓費,計入當年本單位績效工資總量,但不受總量控制,不作為調控基數。對院校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可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項目工資等,所需績效工資在單位績效工資總量中單列。對院校承擔的培訓任務,與績效工資總量增長挂鈎。專業教師可按規定在校企合作企業兼職取酬。

八、以紅色基因傳承為特色,強化職業院校思政教育

(二十七)推動職業院校思政課創新

全面推進思政“立體課堂”建設,讓“實體課堂、移動課堂、空中課堂”真正融為一體。做優實體課堂,重點建設一批思政課優質課程、課程思政示範課程,把每個課堂、每名教師、每門課程的育人職責落到實處。統籌職業院校思政課優質師資,建立思政課專題化教學委員會,深入實施專題化團隊式教學,常态開展跨校集體備課,着力形成思政課校際協同育人共同體。做精移動課堂,定期組織優秀思政課示範巡講,持續推進“十百千宣講團”登台授課,定期邀請新時代先進人物、勞模工匠現身說法,推動“領導幹部談形勢、專家學者講熱點、知名人士話成長”蔚然成風,“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薪火相傳。做活空中課堂,打造融媒體思政公開課,廣泛傳播思政課優質教學資源,打造永不下線的思政課。

(二十八)建立職業教育紅色文化課程研究中心

整合國内優質紅色教育資源,深入發掘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等革命精神的時代價值和教育意義,探索紅色文化融入職業教育的實現形式。依托革命老區紅色教育資源,吸納國内優秀紅色教育人才,在江西省建立服務全國的職業教育紅色文化課程研究中心,分類型分層次打造一批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情懷的紅色文化課程,開發一批紅色文化教材和紅色文化課程思政教材,探索建立一整套适應職業院校學生和教師的紅色文化傳承教育的工作方法,為中部地區和革命老區全面推進紅色基因傳承、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提供有力支撐。關愛、關注、關心職業院校師生心理健康,組建心理健康服務的專業團隊,搭建統一平台,提供高質量心理健康服務。

(二十九)建設職業院校紅色研學旅行示範基地

依托井岡山、中央蘇區、湘贛、湘鄂贛、閩浙贛等革命根據地的優質紅色資源,建設一批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的職業教育紅色文化研學旅行示範基地、職業院校思政教育基地和社會實踐基地。深入挖掘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工人補習學校、中國工農紅軍大學、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中央紅色醫務學校等紅色教育資源,利用現代技術手段開發與職業教育緊密相連,内容豐富,形式多樣,配套完備,青少年樂于參與的紅色研學旅行産品,推動紅色資源優勢轉變為産業優勢。

九、以人才隊伍培養為支撐,推動傳統工藝傳承創新

(三十)加強傳統工藝人才隊伍建設

制定江西省傳統工藝傳承人培養培訓規劃,支持職業院校加強傳統工藝專業建設,推動職業院校擔負起傳承傳統工藝的責任。将傳統師徒模式與現代職業院校教學模式相結合,鼓勵代表性傳承人在院校内設立工作室,傳授絕活、絕技、絕藝。支持職業院校幫助傳統工藝傳承人群提升學曆水平。在職業院校開設傳統工藝研修課程,組織傳統工藝持有者、從業者等傳承人群參加研修、研習和培訓,提高傳承能力,增強傳承後勁。支持各地組織開展體現地域特色的傳統工藝體驗和比賽,推動社會普及教育。支持景德鎮市加強陶瓷類職業院校建設,引導地方骨幹企業共同組建産教融合發展聯盟,加強手工制瓷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隊伍建設。推動職業院校将傳統工藝納入人文素質課程,培育忠于職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十一)推動傳統工藝現代化升級

在國家職業教育虛拟仿真示範實訓基地内建設中國傳統工藝體驗館,通過虛拟現實技術展示中國特色傳統工藝,提供虛拟職業體驗。鼓勵職業院校設立傳統工藝項目研發工作站,在保持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探索手工技藝與現代科技、工藝裝備的有機融合。支持職業院校圍繞陶瓷、中藥炮制、樣式雷(建築營造技藝)、雕刻、脫胎漆器、毛筆制作、茶葉制作、剪紙、夏布等代表性傳統工藝的現代化升級改造進行研究和開發,推動傳統工藝品的生産、設計與文化旅遊有機融合,實現“一地一産一品”。

附件:1.教育部支持政策清單

           2.江西省工作任務清單

教  育   部                      江西省人民政府    

2020年7月30日

信息來源:江西教育網

 


   

相關附件

Baidu
sogou